因為弟弟的腎衰,最近一個月非常頻繁造訪獸醫院,有時可以高達一週三次...

因此對於獸醫院的制度有一些看法,大概可以分為三點:

(1) 專科問題,(2) 病歷問題,與 (3) 不同獸醫見解不同的問題。

以前狗狗還健康的時候,我和大部分的飼主一樣,都固定去同一家獸醫院。

但是當狗狗健康開始量紅燈時,我很快就發現這個做法不是好事。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三點。

 

· 專科問題

國內的獸醫訓練,我感覺還是採「家醫科」型的訓練,要學的內容包山包海,但不見得深入。

試想:怎麼可能一位獸醫,在他/她有限的時間內,要學這麼多事?

以我之前常去看的加x為例,醫師診斷出弟弟有骨刺,

但是好像就「到此為止」,也不能開刀也不能復健。

後來我自己上網去查資料,發現有其他醫院 (亞幸) 對於物理治療較為專精,

因此就改帶弟弟去亞幸做針灸雷射,再配合服用安適得

骨刺發作至今5個月,弟弟還是能走路,也沒有半夜尖叫了。

另外,加x的血檢發現CREA與BUN過高,但也沒有積極處置或建議調整飼料,

後來我因緣際會去中興河堤,才知道有這些吸附劑與補血劑可以用,

甚至還有中藥可以調理身體,而中獸醫又更是另外一門學問!

但是加x幫弟弟的心臟病照顧得很好,多年下來也沒有肺水腫產生。

這些經驗告訴我:每位獸醫都有自己比較專長的部分,

如果這位獸醫沒能夠幫忙做積極處置,也不能怪他/她!

畢竟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!

飼主自己養成上網做功課的習慣,比較重要!

 

· 病歷問題

在不同醫院間看診,最大的問題就是:病歷不能帶著走!

以至於我常常要重新口述一次弟弟的病史 (有時還會漏講),甚至是重複血檢。

後來我發現中興獸醫系統 (這樣看起來會不會很像業配文?但我真的不是!) 將病歷全部電腦化

而且讓不同分院可以共享病歷

這真的是飼主的福音。

所以,如果我常去看的醫師適逢休假,其他醫師還是可以從共享病歷調資料,

查看病史,然後做適當的臨時處置 (最後都還是會安排我再去找主治醫師看診)。

衛福部有在推人的雲端病歷,真希望寵物也有雲端病歷!

不但可以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,也可以讓飼主在主治醫師休診時,

也可以比較安心地把狗狗交給其他第一次看的醫生。(這樣醫師也可以好好休息)

 

· 不同獸醫見解不同

最後,我在這個過程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:不要只看一個獸醫!

因為,每位獸醫養成與後期自我培訓的經驗不同,對於重症與慢性病治療的看法也會有差

如果很重視狗狗,希望牠可以有生活品質地活到最後一刻,

應該多訪視幾位,聽聽不同的看法。

然後,再根據可行性與狗狗的反應,選擇最適合的療程。

有些人可能會挑收費比較便宜的醫院,

但是也有可能,收費便宜不見得有效,

就跟很多健保給付的癌症藥物不見得有效一樣。

真希望以後保險公司可以推出寵物健康保險,

讓飼主可以把高齡寵物的健康風險部分地分攤掉。

就像我某次跟熟識的保險業務說:

「想想過去牠十幾年都這樣靜靜地活著,陪在我身邊,也不花我太多錢,

要是過去十幾年我可以持續地投入一些錢幫牠晚年買健康保險,

我真的很願意。」

arrow
arrow

    yushih14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